感言:
陈傅晓:我将认真学习和深刻理解党代会精神,结合工作转化和检验学习成果,不断提高自身理论水平、政治素养,砥砺前行。
简介:
陈傅晓,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副院长、学科带头人、中共党员、硕士生导师、海南省石斑鱼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海南省高层次“领军人才”,海南省“双百人才”团队带头人,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热带设施渔业工程与技术创新团队负责人之一,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主要从事离岸海水养殖和陆基精准养殖模式等相关的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开展深远海大型养殖设施技术,离岸大型网箱养殖技术,陆基工厂化热带名贵海水鱼类繁育及健康养殖技术,陆基循环水养殖系统的运行管理模式研究,工厂化循环水生物过滤器筛选与应用,热带特色品种海基、陆基养殖模式和设施创新,工程化池塘健康养殖等,结合现代化生物技术,进行研究并转化应用。主持和参加多项国家级和省级重大科技项目,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论文10余篇,编写专著2部,地方标准9项,申请专利30余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授权7项,国际发明专利1项,获得多项省部级表彰。
多年来,陈傅晓和团队工作人员紧紧围绕我省渔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聚焦热带海水鱼产业,开展水产南繁优良品种选育、规模制种、陆基精准养殖和深远海网箱养殖相关的应用基础和应用技术研究工作,以产业链构建创新链,解决热带海水鱼设施渔业发展过程中日益凸显的一系列产业化瓶颈问题。他和团队成员们长期扎根生产一线,通过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和技术服务的方式培育“基础理论+生产经验”的复合型专技人才,为我省热带特色高效渔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他们坚持“一鱼两基”,即以海水鱼为对象构建陆基循环水和海基深海网箱养殖模式,品种研发与种业创新,聚力科技助渔,以科研引领践行“科技报国,培养人才”的责任和使命。
乘风破浪 打造“蓝色粮仓”
近年来,陈傅晓和团队工作人员在浩瀚的南海中乘风破浪,不断探索深远海网箱养殖模式,相继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专项“开放海域和远海岛礁养殖智能装备与增殖模式”等4项课题,为我省拓展养殖海域、减轻环境压力、保护调节海洋养殖品种结构作出突出贡献。
深耕蓝色种业 担当兴渔重任
陈傅晓和团队扎根生产一线,聚焦海水鱼类良种选育,推动繁育和养殖业高质量发展。先后承担海南省重大科技及揭榜挂帅专项10余项科研任务。通过项目实施和技术攻关,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培育了一批应用型专技人才,取得的部分科研成果达国际先进和国内领先水平。其中,石斑鱼双循环人工育苗技术等7项技术获得国内发明专利;开发出热带名贵海水鱼养殖品种—豹纹鳃棘鲈(东星斑),实现了海南省东星斑工厂化养殖的产业化,技术支撑和服务深远海智能网箱养殖产业,两大成果入选海南省“2023年十大科技助农典型,助农直接经济效益40亿元以上,为我省发展热带特色高效渔业“向深海走、向岸上走”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
寓教于行,薪火传承
陈傅晓和团队通过项目实施和一线实践,先后培养研究生、本科生四十多名,积极参与中小学生海洋科普教育活动,寓教于行,利用学生培养和科普契机传承、科普科研知识。团队成员多次参加深远海与工厂化养殖技术培训班授课,2022年共培训1100人次,并开展学员互动,现场指导解疑答惑,长期践行群众路线,发挥专业优势,成为广大水产养殖户坚强的技术后盾和科普教育的重要传播者,从而擎起科研工作者沉甸甸的责任与担当。
(审核:符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