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我校派驻陵水县英州镇挂职的副镇长王刚
一顶草帽,顶着火辣的太阳;一双布鞋,踩着满是黄泥的大地。尽管身上汗如雨淋,但他仍然在乡间田地上检查农作物生长。你是否以为他是一个农民在查看自己的农作物?他是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派往陵水县英州镇挂职分管科技工作的副镇长王刚。
“初到英州镇,我感受到的是英州农业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深知自己肩负着推进乡镇科技进步,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撑的任务。我来挂职,不能有半点懈怠。”王刚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王刚不仅了解到农业和房地产旅游开发是英州镇的支柱产业,还了解到英州镇是热带南繁育种的重要基地。针对热带果蔬种植,他深入农村田间地头,进行细致调研。他发现尽管热带果蔬种植总趋势发展良好,但存在问题也不少。如何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呢?他查阅了大量资料,还请教了专业技术人员。随后,他根据镇委实施“科技兴镇”的农业发展战略,对产业结构进行了调整。
大棚哈密瓜和冬季瓜菜是当地农业的主体,种植面积很广,但种植技术滞后,田间管理粗放。而且,种植户分散、不成规模、产业化进程缓慢、无法吸引大的采购商。根据发现的问题,王刚极力引进黄秋葵示范种植、推广新品种,帮助农民与经销商签订合同,鼓励种植户购买农业保险等措施来规避风险,确保丰产丰收。
在瓜菜种植技术上,王刚推行滴灌等节水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使农民避免因一味追求产量而使用大量尿素等无机肥料。为了保证食品安全还严格控制农药使用,他要求农户国家禁止的药品一律不能使用。王刚还对农业设施存在“白色污染” 进行监督,倡导村民对废弃的塑料薄膜进行回收利用或无害化处理。
在英州镇,王刚牵头举办两期冬季瓜菜种植管理技术培训班,组织农村干部和种植专业户参加培训学习。2016年,在英州镇母巴村建立芒果标准化示范园150亩,作为我校科技园创业基地园区,也作为热带生物与农学院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培养地方的热带农业技术人才服务。在王刚的努力下,英州镇仅果树种植这一项,推广范围就达到500亩,为果农创收50万元。
低保户是否该保、危改户是否该改?如果没有做好如何给民众一个交代?王刚决定用“比”的方法,逐家逐户进行对比、筛选,从最差的依次往上推,够条件者进入,不符合者出去。既推动了工作,又使群众心服口服,避免了上访闹事,全村没有一例因低保、危改到政府反映问题的现象,维护了全村的稳定,完成了镇委、政府安排的工作。
都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针穿,平时无闲日,身上百事缠”是对乡镇干部工作的真实写照,这一点在王刚身上也得到体现。为了打造生态文明家园,把英州镇建设成为一个“统一规划、楼房景观化、设施现代化、生产无害化、庭院生态化、布局合理化”的生态文明家园,王刚将小城镇建设作为英州镇新农村建设的重点,结合本镇实际,科学制定了规划,量化了目标,细化了任务,目前正在稳妥地推进小城镇建设。
英州镇位处交通枢纽,但由于没有规范的客运站,各种车辆乱七八糟的停靠在街道两侧,严重影响了城区车辆通行能力。针对这种现象,他督促城管部门联合农机、工商、交警等部门,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集中整治专项行动。对车辆乱停乱靠进行整顿,严厉制止农用机车、摩托车非法载客营运。经过集中整治,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英州镇的环境卫生一直存在老大难问题:卫生脏乱差,垃圾满街倒,随处吐槟榔水,沿街摆卖鸡鸭鹅等农贸产品。王刚下大决心进行整治。他要求有关镇属部门统一部署,齐抓共管,动员干部职工,宣传创建工作的目的和意义。镇里增加了环卫工人,成立监督小组上街执勤,镇上干部全部上街带头打扫卫生,洗刷槟榔水,使英州的面貌焕然一新。
作为挂职副镇长,到岗以来,王刚为群众办了一点好事、一点实事。他,也因此受到了英州镇群众点赞。(责任编辑 郭万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