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施建中为我校师生作专题讲座
“隋末大乱四海沸,太原留守战旗起。占长安,收三军;重剑扫,六合归一。玄武门前骨肉殇,入宫逼得皇位易。贞观之治,愈创伤,民为本。重教化,轻刑罚,以史为鉴;正其身,任唯贤,兼听谏。千古一帝,史册永志”。为让师生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历史,5月24日上午8:30,在三亚校区的行政楼217室,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专业教授施建中教授再次应邀,作中国古代史系列讲座,本次讲座主题为《唐朝建立和“贞观之治”》。讲座由曹瑜主持副书记,学工处全体干部及各院系辅导员和历史文博学院学生会、团委、青年志愿者协会干部聆听讲座。
此次讲座施建中教授重点讲解了唐太宗年间的“贞观之治”,特别介绍了“贞观之治”的重点内容。如,笼络大批人才,建立比较有效率的官僚体系和修养生息、发展生产等,概括了“贞观之治”的治国的基本思想,如,轻刑罚、“以史为鉴”等。
施建中教授在 “帝王的修养”这方面,肯定了唐太宗李世民的“任人唯贤”“用人如器”等比较完整的人才观,认为即使放在现代社会,唐太宗独特的人才观念也能为现代人提供丰富的经验和启示,去发现和更好地使用不同类型的人才。为在对社会发展的评价方面,提出必须慎用“盛世”一词,因为“盛极必衰”,物极必反,古来如此。针对 “贞观之治”的评价,施建中教授认为“贞观之治”并非所谓的盛世,而应该称为“治世”。“贞观之治”的最大成就,就是基本解决了民众的温饱问题,社会问题还很严重。因此称不上“盛世”。此次讲座,施建中教授还介绍了当时的科举制度、法律改革等等。
在交流环节,施建中教授回答了同学们关于“贞观后期问题产生是否因为人才短缺或本性暴露”和“国力强盛包含哪些方面”的提问。他认为这是由于贞观后期的唐太宗已缺乏敢于进谏的人才和因克制力下降造成的居功自傲的心理。至于第二个问题,他认为“经济只是其中之一,还要有军事实力、基本国策、科技文化、民众素质、社会风气等诸多复杂因素”。
本次讲座是“天涯讲坛”第29讲,“天涯讲坛”由三亚市社科联和学校宣传部共同主办。
(责任编辑:陈立威)
相关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