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春风暖人心,雷锋精神代代传。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生态环境学院在2025年“雷锋月”开展系列志愿活动,通过植树护绿、净滩行动、科普宣教、文创创作四大主题活动,全院师生以专业践行担当,累计服务超200人次,植树20余株,清理海岸线约2公里,实现雷锋精神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共鸣,为海南自贸港绿色发展注入鲜活力量。
一、专业赋能实践,擦亮生态志愿底色
1.“种一棵小树,绿一方净土”植树行动
3月9日,生态环境学院结合专业特色,师生党员及志愿者们联合三亚市社区教育指导中心和崖州区古城大社区村民开展“党建引领‘社区教育生态实践’”植树活动,共同栽种幸福树、白玉兰等兼具生态适应性与文化寓意的树种,打造绿色文明示范屏障。
2.“学雷锋精神·践行劳动之美”净滩行动
3月16日,学院30名师生赴海南万宁市石公庙、水母滩开展“科研型净滩”专项行动。本次活动首次采用“志愿服务+课题研究”双轨模式,在清理海岸线垃圾的同时,同步推进《海南新村湾海洋塑料垃圾时空分布》项目的野外数据采集工作,深化学生对海洋生态保护的认知,实现社会服务与科学研究的协同增效。
3.“潮涌生态志,澜起志愿行”节水科普行动
3月22日,学院在第三十三届世界水日主题活动中,联合荔枝沟水厂创新开展沉浸式水科普教育活动。志愿者通过“专业+互动+实践”三维模式演绎自来水净化流程,带领青少年探索“一滴水的旅程”,倡导大家精打细算用好水,从严从细管好水。此次科普活动因趣味性和互动性的叠加,激发了大家对水资源保护意识的提升。
4.“生态画笔绘雷锋”文创创作
3月29日,学院学生党员牵头设计“美育+环保”二维文创雷锋主题板报,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精神融入生态艺术,参赛作品通过废弃物改造、环保颜料绘画等形式,展现新时代雷锋精神的绿色内涵,共推出20幅蕴含生态环保的展现雷锋精神原创作品,实现雷锋精神与生态环保的时代对话。
二、凡人微光汇聚,雷锋精神处处绽放
1.危急时刻显担当:3月21日,22级环境工程专业孙骏发现实验室火情后,迅速呼喊同学应对,21级海洋资源与环境专业宋可豪、21级环境工程专业王小初迅速扑灭火源,避免了可能发生的更大灾难,他们的行为不仅展现了当代青年勇毅担当的精神风貌,更是我校“生命至上 安全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
2.拾金不昧暖人心:3月28日,24级环境工程专业林娜拾获黄金手镯(折合人民币1.5万余元),她立刻主动上报学院,并在第一时间归还失主,以实际行动展现了当代青年高尚的道德情操。林娜的善举,不仅体现了我院学子“见利思义,义以为上”的儒家道德坚守,更是新时代雷锋精神的生动诠释。她以诚信为本、以责任为先,为全院师生树立了榜样。
“雷锋月不是终点,而是深化志愿服务的起点。”学院将持续打造“党建红引领生态绿海洋蓝”品牌活动,推动雷锋精神与生态文明实践同频共振,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贡献高校力量。
(责编:陈秋诗)
相关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