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部教育援外基地
  • 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
  • 国家大学科技园
  • 海南省民族研究基地
  • 海南省社会工作人才培训基地

校园文化

返回首页您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校园文化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蝶创调研团开展2025年“井冈情·中国梦”实践活动:以蝶为喻,淬炼青春锋芒

8月22日的井冈山,晨雾如纱,为革命圣地笼上一层肃穆的诗意。我校蝶创调研团循着晨光前行,在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的统筹指引下,先后驻足中国红军第四军医院旧址、大井朱毛旧居,于讲解中触摸历史的温度;再赴北山革命烈士陵园,在庄严仪式中叩问初心。一路所见所感,恰似蝴蝶破茧前的蓄力,让“艰苦奋斗”的基因与“破茧成蝶”的信念,在青春的血脉中愈发清晰。

 


当井冈山的晨雾尚未褪尽,蝶创调研团的身影已印刻在革命旧址的轮廓旁,在中国红军第四军医院旧址前,讲解老师细数先辈绝境中的智慧:“没有器械,便以竹木削成消毒盆、镊子;骨锯短缺,就用木匠小锯消毒后做手术;纱布绷带洗到发白仍反复使用。”成员们望着斑驳墙垣,仿佛看见先辈们在困厄中开辟生路的身影——这恰如蝴蝶破茧前的蓄力,与“蝶创”调研中冒雨采样、数易方案的执着,形成跨越时空的共鸣。

 


从医院旧址的静默沉思中走出,脚步未歇便驻足毛泽东旧居前的空地上。泥土院墙、屋檐下的玉米串、窗台上的旧陶罐,勾勒出简朴却厚重的轮廓。讲解老师指向屋内的方向:“毛主席就在这里,用草纸书写革命理想,借油灯照亮前行之路。条件越是艰苦,信念越是炽热,就像蝴蝶在茧中从不停歇地蠕动,只为终有一日振翅的轻盈。”成员们望着阳光穿透窗棂的轨迹,忽然懂得:“破茧”从来不是瞬间的华丽,而是如先辈这般,在平凡日常中把每一份坚持熬成锋芒,正如蝶创团队在实践中,于一次次试错中打磨方案、在无数次讨论中凝聚智慧——所有的蓄力,都是为了最终绽放时的从容。

 


带着从旧址前汲取的厚重感转身,北山革命烈士陵园的苍松翠柏已在前方静候,一场与先烈的对话,在风的指引下悄然开启。北山革命烈士陵园内,苍松翠柏静立。成员们手捧花圈缓步上前,素白的菊瓣缀在翠绿枝叶间,在微风中轻轻颤动,像无数双凝视的眼睛,映着对先烈的追思。安放妥帖后,两人俯身整理挽联,指尖抚过褶皱时格外郑重。默哀间,松涛低吟如诉,有人想起调研中遇到的瓶颈,忽然懂了先烈“宁折不弯”的坚守。团旗展开的瞬间,重温入团誓言的声音响彻山谷,年轻的声音里,藏着如蝶破茧般的决绝。讲解老师立于碑下,讲起19岁的战士揣着情报牺牲的故事,成员们眼眶微湿——原来每代人的“蝶变”,都带着相同的炽热。

当行程接近尾声,阳光已洒满陵园的石阶。蝶创调研团的成员们明白,井冈山的每一寸土地,都在诉说一个真理:破茧的疼痛与创造的智慧,从来都是绽放的序章。而他们的青春,正以先辈为镜,以实践为茧,在红色基因的滋养中,积蓄着属于这个时代的“蝶变”之力。

 

摄影:张诗敏 陈程 责编:陈秋诗)

 

 


相关附件: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HTML5 canvas tag.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HTML5 canvas tag.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HTML5 canvas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