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海南热带雨林的蝴蝶观测到井冈山红色文创的跨界融合,从实验室里的标本制作到全国实践舞台的精彩亮相,海南热带海洋学院蝶创调研团以“破茧成蝶”的成长轨迹,书写了一段自然科学与人文精神交织的奋进篇章。
博鳌亚洲论坛的展台上,这些“会飞的花朵”首次惊艳亮相,上万名中外嘉宾驻足凝视蝶翅上的生态密码;央视《正大综艺》的镜头前,团队成员向全国观众讲述雨林蝶影与萤火虫共舞的自然奇观。实验室的灯光与科普现场的掌声,共同编织成团队成长的第一重外壳。
此前56次科普活动的积累,早已为破茧积蓄能量:三亚市第二小学的课堂上,孩子们用彩笔临摹蝶翅时种下环保种子;五指山毛纳村的蝴蝶讲解上,村民们从蝶翅纹路中读懂“绿水青山”的深意;崖州湾科技城的展厅里,叶脉书签的脉络与革命星火形成奇妙共振。每一次实践都是一次振翅,最终让团队突破学科边界,完成多元蜕变。
如今的蝶创调研团,已构建起“生态科普+红色传承”的独特发展模式。团队不仅保有402种蝶类的科研档案,更创新出以“蝶变”喻奋斗、以“翅斑”显多元的科普体系。李麒麟老师荣获2024年“全国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个人”,团队斩获省级优秀团队称号,56次科普活动覆盖超10万人次,相关成果登上中央电视台、学习强国等权威平台。
在2025年的暑期,海南热带海洋学院蝶创调研团再次闪耀出发,踏上了井冈山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与红色精神的土地。此次由生态环境学院教师李麒麟带队,8名学生共同组成的9人团队,满怀热忱地参与“井冈情·中国梦”——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行动中,续写蝶创调研团在井冈山的传奇篇章。
8月20日至22日,蝶创调研团在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参与第八期学习。其间,学员们通过专题教学、情境教学、实践体验等多种形式,深入学习井冈山精神。“三湾改编”专题教学后,“琼崖红帆队”进行风采展示,将地域红色基因融入实践。学员们还聆听了《井冈山斗争与井冈山精神》授课,通过与老师互动,深入探讨“井冈山精神如何指引青春”。此外,草鞋编织实践课让学员体会到红军的艰辛,而参观中国红军第四军医院旧址、大井朱毛旧居以及北山革命烈士陵园等活动,则让学员们在触摸历史中,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
回溯到2024年,蝶创调研团的首次井冈山之行便留下了深刻印记。彼时,团队带着对红色历史的敬畏与对蝴蝶生态的专业敏感,在密林间追踪特有蝶类,在革命旧址中聆听先辈故事。他们巧妙将“破茧成蝶”的自然意象与井冈山“星火燎原”的革命历程相联结,设计的《井冈山红绿结合文创产品》以真蝶标本为载体,融入《井冈山红旗》《胜利的号角》等红色符号,既展现了井冈山的生态多样性,又让红色精神有了灵动的表达。这份创意最终从全国千余个案例中脱颖而出,入选共青团中央指导的“2024年第十届全国大学生暑期实践展示活动”全国百强成果案例,成为团队实践路上的亮眼注脚。
从雨林深处的捕虫网到井冈山的红色讲台,从蝴蝶标本的翅尖鳞光到文创产品的巧思设计,蝶创调研团的每一次振翅,都在诠释同一个真理:破茧的力量,既源于对科学的执着,也来自对精神的传承。这支年轻的团队正以蝴蝶般的轻盈与坚韧,在更广阔的天地间续写“破茧成蝶”的新篇章。
(责编:陈秋诗)
相关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