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门户 协同办公 教务系统 OA系统 信息公开 学校邮箱 EN 手机版
机构导航
主站
党政机构
教学单位
教辅机构
群众组织
附属机构
  • 教育部援外基地
  • 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
  • 国家大学科技园
  • 海南省民族研究基地
  • 海南省社会工作人才培训基地

山海新闻

返回首页您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山海新闻

【教师风采】张燕:思政课教学一线的耕耘者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说:“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这句话道出了“育人”的真谛。耕耘在思政课教学一线的优秀教师——张燕,一直在努力践行“教育”的真谛。

 

一套校服  启蒙恩师

 

 在小学时期,张燕因为家庭经济拮据未购买校服,在拍毕业照的时候被指出没有校服不允许参与合照,她心急如焚却又尴尬、为难。那一刻,一位语文老师向她递来了一件借来的校服,正是这样一个暖心的举动,影响了她一生的职业选择。自那以后,她便下定决心要成为一名全心全意关爱学生的人民教师。

 

 

人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教师,而为师者的一言一行往往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她说希望自己能够带给学生积极向上的力量,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躬自亲为  教学相长

 

“动人以言者,其惑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言传身教是张燕一直奉行的为人做事的准则,无论是对待家庭还是对待学生,始终身体力行,躬自亲为。她的案前总有一沓沓学生上交的作业,紧挨在旁边的便是小朋友的故事书与练习册。她坦言,自己的孩子现在只有五岁,是最需要父母陪伴的时刻,可是自己大多数时间都在学校度过,对于孩子的陪伴只能是在工作之余。在每天下班后,张燕尽量抽出宝贵的时间,全心全意地陪伴孩子,尽一位母亲的责任。

 

 

对待家庭如此,对待工作事业亦是如此。

从魔都上海来到北纬18度的三亚,由光怪陆离的大都市转换为天高海阔的海岛,要适应的不仅是气候,更多的是截然不同的风土人情。三年前,张燕作为高层次人才被引进三亚,成为海南热带海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

在授课过程中,她尤其关注学生们的多元化思想与价值观的引导,在一次上课结束后,一位女学生主动找到她,表示自己在她的思政课上有了一种不同以往的全新体验,并真诚地对她说,“老师,你就站在这个讲台上吧,守护住这个讲台,因为你真的能够引领我们去树立一个良好的价值观!”这让张燕体会到了这一份需要感、获得感、责任感。虽然那位女孩的模样在脑海中已经模糊了,但正是因为她的一句话,让张燕下定了坚守在这个岗位上的决心。谈及此,张燕的眼角微微泛起了泪光。

在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工作以来,张燕告诉我们,学生们那一个个求知若渴的眼神,是她一直坚持的动力。每当她与原内地同仁交流时,便会不自觉地流露出一份被需要的自豪感,因为海南的学生给予了她一种对知识非常单纯质朴的追求感与迫切感,让她感受到自己是被强烈需要着的,就是这份强烈的被需要感催动着她更加义无反顾地全心付出。

 

寓教于乐  精益求精

 

张燕曾多次获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比赛的奖项,当我们请她谈思政课的教学方法时,她强调教学形式要丰富多彩。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为例,张燕与课程组同事共同打造多彩的思政课堂,一起带领着大学生用唯物史观去理解风云变换的时代、用动人的故事去讲述烽火连天的岁月、用历史情境剧演出去再现炙热的家国情怀、用微家史的书写去记录美好的家风、用红歌比赛去唱响奋斗强音、用红色考察去致敬英雄感恩生活。她遵循马克思主义学院“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在“知行合一”中践行思政教育初心,“在知行合一”中引领青年的成长。

 

 

另外,张燕还承担着一门专业选修课《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概论》教学任务,如何让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中,真正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恒久魅力,一直是她苦苦思索的内容。为此,她探索学生全员参与的体验式教学方法,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传统礼仪的复原体验中,在一行一动间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在一招一式里去感受守礼懂仪谦敬礼让的意义,在回顾反思中去理解品行和技艺的关系,理解德艺双馨的含义。

 

 

除此以外便是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与提升。张燕多次带领学生去参与社会实践,比如2020年暑假的红色考察教学活动,他们去万宁六连岭革命根据地纪念园感受信仰的力量,赴临高角解放公园缅怀先烈的革命意志,在琼海嘉积镇椰子寨战斗旧址感悟革命烈焰的激情,到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领略海南文明的缘起与今日的腾飞。

张燕对于自身也是高标准、严要求。她解释说,思政课政治性、理论性强,无论是教学方法还是时政内容,更新的速度都非常快。为了紧跟形势和时代特点,使学生掌握更丰富的知识,张燕从未停止过学习的脚步。她认为,自己的任务就是给学生们梳理出一条正能量的脉络,这是她身为教师的职责,但可爱的学生也促进了她的成长,与学生一起践行和守护的教学相长共同进步之路,是她始终不变的教学追求。

 

以史为镜  宁静致远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张燕坦言,自己也有感到落寞的时候。每当疲惫之时,她便会取一本史书,通过阅读经史子集来疏解沉闷的情绪。她深谙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思想,古代的哲学理慧让她的内心变得沉静而宽和。读史能够使人明智,鉴往知来总是没错的。她说,若是遇到学术钻研阶段性的困境,她必先自省再继续钻研。

作为一名党员,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秉承大公无私、吃苦在前、甘于奉献的精神,兢兢业业日复一日地引导、爱护着学生,不计较名利,做到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论语》中说道:“交以道接以礼,近者悦远者来”,张燕用她宽和的心态,广博的胸怀,关心着每一位学生,同样也赢得了学生们的喜爱和尊重。

 

履行使命  服务社会

 

服务社会是高校教师的神圣使命。张燕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优势,主动服务社会。

 

 

任三亚市理论宣讲团成员以来,她先后赴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乡村进行宣讲。她告诉我们,承担宣讲工作,是一份光荣的政治任务。为了宣讲好思想政治理论,她一方面虚心地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另一方面注意把理论讲解转化成贴近百姓的描述,将理论知识融合于生动的中国故事的讲述中,深入浅出地引导百姓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深刻含义。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张燕认为优秀教师应具有的品质是:

师德为魂,立志存高远又脚踏实地的教育大境界;

情感为基,立情感深厚又严格自律地教育大情怀;

育人为根,立视野宽广又科学严谨地教育大格局。

老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在张燕的眼里,学生们就像是一棵棵小树苗,而她要做的,就是耐心细心专心地浇灌着小树苗,陪伴着他们茁壮成长,成为祖国的参天大树。

 

摄影/王韵绫  责任编辑:陈诚)

相关附件: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HTML5 canvas tag.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HTML5 canvas tag.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HTML5 canvas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