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师范大学徐仲佳教授来我校作讲座
5月9日晚,海南师范大学徐仲佳教授在我校图书馆负一楼学术报告厅作题为“油鸡、阿随也是爱---漫谈《伤逝》”的学术讲座。人文学院副院长郑力乔等教师与汉语言文学专业14、15级同学共同聆听讲座。

徐仲佳教授首先从《伤逝》的爱情入手,介绍了涓生与子君的爱情故事。他说,读完《伤逝》自己内心充满了强烈的感情,作品中油鸡和阿随象征着生活中的爱。然而,涓生与子君却在真实生活中产生了裂痕并随之泯灭了爱情。徐仲佳教授表示,涓生与子君的婚后爱情是五四时期的理想爱情,也是以悲剧收场的爱情故事。“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徐仲佳教授以解读原文的方式深度解剖了涓生与子君的爱情悲剧。同时,他根据五四社会背景分析了爱情、性道德和礼教的地位以及影响,描述了五四时期的启蒙知识分子的爱情,表明男女平等是五四时期的理想爱情。他认为五四时期的恋爱观中存在肉体的欲望,也存在灵魂的感知。他说,涓生的悔恨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在真实与虚伪上存在两难性,其次是涓生本人对爱情产生的反思。
接着,徐仲佳教授讲述了《伤逝》所带来的爱情悲剧,阐明涓生与子君的隔膜成为两人产生分歧的重要原因。徐仲佳教授总结,启蒙者所追捧的爱情并不是涓生与子君需要的爱情。鲁迅先生认为涓生与子君的爱情与“科学”、“理性”无关。徐教授说涓生在虚伪与真实中选择坦然告诉子君两人要分离的决定是按逻辑的,而逻辑是理性的,是符合五四科学的,但却不一定正确,因为这样的选择直接导致了子君的悲剧命运。
最后,徐仲佳教授讲解了对《伤逝》与鲁迅的感情生活的看法与理解。他说鲁迅曾经过包办婚姻,憎恶包办婚姻。因此,鲁迅将追求自由恋爱的思想淋漓尽致地写在了《伤逝》中。
讲座过程中,徐仲佳教授与现场师生互动交流,并解答疑问。此次讲座为人文讲堂第16讲。

链接:徐仲佳,文学博士。先习医后从文,从1998年到2004年先后就读于山东师范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现任教于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暨南大学博士后,硕士生导师。已在《新文学史料》、《中国文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文:施敏 李品 图:王潇仪 严苡)
(责任编辑 郭万洲)